其他
德、学一致育英才——王小锡教授的“育才经”
人物简介
善导敬德 学以成人
“美之道德乃世上难得之德,道德之美乃人间最美之美,美之德或德之美乃人生必备之生活要素,需要好好培育。”王小锡老师总是这样告诫学生要好好培养自己的美德,告诉学生做人才是第一要务,人生就是要不断地“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马克思语)。同时,他教导学生要用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尽到努力,顺其自然;修炼德性,善待人生”。王小锡老师总是这样,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术本领,更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他认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境界应是“慎独”,最完美的表现是“诚善”,为人处事是一门学问,然“慎独”与“诚善”二者尤不可缺,他教导学生做事做学问与做人要保持一致,要时刻反省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首要的是做一个厚道之人。王小锡老师的教育生涯切实履行了自己的第一要务,始终努力将一个个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之人!
在学生们眼中,王小锡老师的伦理学相关课程就如同人生哲学课,既传授知识和学术,又润泽人心。在他的课堂上,开明开放,学生积极热情地与王老师交流,他总是耐心细致为学生答疑解惑。“王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和我们讨论为人处世的道理,教我们以德立世的行为准则。”他的学生曾感慨:“王老师的课堂有一种‘魔力’,总能激发我们的兴趣,导致我们不停地研究人,不断地认识人和做人的道理。”王小锡老师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以德为导,寓教于学”,而且,他总是用学问的魅力将学生导向学做人的境地,真正实现德、学一致。这种导做人的教育模式深深影响着学生。
精导学术 创新为本
王小锡教授1980年大学毕业
王小锡老师的弟子常评价其老师的学术水平“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对于弟子的培养总是专业而用心,王小锡老师的弟子都表示,除了感受到老师富有水平的学术指导以外,更多的能感到老师对学生的负责与关怀,在这种关怀之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老师的专业指导正向结合,让他的弟子个个都出类拔萃。王老师总是在入学的时候要求弟子尽快确定研究方向,以便学生更快的入门。对于学生的研究方向和选题,王小锡老师始终要求,一要注重理论价值,二要具有现实意义,三要考虑学术创新和学术生命力。王老师富有远见的指导深深刻入了广大学子的心,让广大学子记住自己创造学术价值的价值,牢记自己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研究。王小锡老师学术理念深刻而精细,他总是用其清晰的思路引导弟子,“逻辑”(文字逻辑、语言逻辑、理路逻辑、板块逻辑......)、“创新”两词已经深深嵌入其学生的脑海,也体现于学生的论文之中。
王小锡老师总是会给年轻学子机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等相关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中去,带领其学子广泛参与学术活动与学术研讨。他治学特别严谨,学术要求特别高,对学术指导总是认真负责,一篇篇文稿总是反复地帮助学生修改,一次次叮嘱总是在关键节点上。在别人欢度春节的时候,王老师依然不忘对学生写作论文的指导,或者展卷批文,或者电话督促。他的弟子曾坦言,在别人欢度春节的时候,王老师在大年初一、或初二、或初三经常打长途电话督促弟子,在春节放假之际依然不忘对学生写作论文的指导。在与弟子的交流中,学术创新始终是交流的主题。他对于学生的学术指导竟是如此认真,难怪毕业弟子个个都是卓有成就!王小锡老师的专业底蕴和他虚怀若谷的品性让学生感到了学术之美与人生之美,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在这个意义上,王小锡老师为学生们创造了独特的精神家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王小锡老师虽然自己为人、治学严谨严格,但是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有加。不仅回答学生学业上的难题,也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登上学术创新的平台。王小锡老师费心帮助自己的学生却从来不求回报,也真诚希望学生学术进步甚至能够超越他,这种气量和格局实在难得。在这种大度无私的学术指导下,学生只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拿出更好的科研成果来回应老师的教育指导。
学术立身 率先垂范
王小锡老师先后著、主编有《伦理学》《经济伦理学》《道德资本论》等30多部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4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伦理学》等相关权威刊物全文转载。先后有7项研究成果分别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有1项研究成果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有1项研究成果获中国伦理学会首届(30年)“学术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王小锡在伏案写作
王小锡老师的学术影响还从国内走向国际,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他的《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一书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道德资本研究》作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经专家评审批准的首批外译著作立项翻译出版,《道德资本研究》(英文版)获得第十四届输出版优秀图书,《道德资本研究》(塞尔维亚文版)获得第十六届输出版优秀图书,《道德资本研究》(英文版)还获得版权输出奖励计划,《道德资本研究》(日文版)已经在日本出版发行。《道德资本论》一书已经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泰文在海外出版,俄文版正在翻译出版进程中。王小锡老师也因此多次被邀请到国外讲学或在国际学术大会上演讲。
王小锡老师获得的学术成就以及所取得的诸多荣誉,印证了他真诚求索的品格和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高标准严要求的风格,这为一代又一代学子做出了榜样示范!也因此,《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2期以“伦理学家王小锡”为主题发表了一组王小锡参加学术活动的照片和一篇研究王小锡学术思想的文章,2019年8月19日《光明日报》“光明学人”版以“王小锡:美之道德与道德之美”为题,整版报道了他的学术人生和相关学术成果。
桃李芬芳 传承希望
王小锡与导师唐凯麟先生
王小锡老师正是秉持着对学生负责、对学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在40年的研究生培育生涯中,他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桃李芬芳,且弟子们也是硕果累累。至今他已经培养和正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计214名,其中博士生58名(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已经毕业的学生中,大都在普通工作岗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包括4位高校正校级领导和3位正厅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内的17位省管干部,有35位教授或博士生导师在内的150多位高校或省级以上党校教师。同时,在毕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中,有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的,有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的,有在国家级中外合作经济项目(工业园)中发挥主要领导作用的,等等。
王小锡老师经常说,他一生有两大幸事,一是培养了一批弟子,且工作中个个出类拔萃,二是学术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特色,并在国内国际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其实,他还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古稀之年即将退休的今天,已经为南京师范大学工作了42年,其中在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的12年中,学术和学科平台建设始终是王小锡的业务主旋律,并取得了公认的“大满贯”成就。学院由原来3个学院共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发展到涵盖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原来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发展到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优势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应有尽有。2019年,他作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带头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获得了“A”级。其实这何尝不是为把研究生培养成才提供了一个奋斗、奉献、出彩的直接的、独特的视角参照系。
王小锡老师一生奋斗、奉献于人才培养,他对于一生从事繁重而有压力的学术和教书育人事业无怨无悔。他说,如有来生,还是要当好一名教师,为民族振兴尽天职、育人才。这体现着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信仰和梦想,为我们竖立了新时代追求理想、拼搏奋斗的标杆!
惟真惟一——徐明华教授大型艺术回顾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立德树人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峰论坛”在宁举行
一“研”为定,彼岸重逢,今天为考研学子加油!